「盘点十大」云南遗产丽江记忆(四)木雕|丽江儿童“雕塑”时光

 admin   2024-04-28 18:29   13 人阅读  0 条评论

还有金平的木雕。摄影潘岳,新华网


新华网昆明4月27日电走进云南省丽江市大研古镇,青石路两旁土木结构的商铺鳞次栉比,木雕是古城旅游纪念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艺品。说起丽江木雕,就不能不提到丽江古城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金平。他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,当地人称他为“孩子”。”。


自学从事木雕


20年前,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木雕,从此他们成了朋友。“我朋友的姐夫是丽江木雕厂的木雕师,我们去了他家,发现他的雕刻工具和作品很有趣,想学。”孩子回忆起他朋友的遭遇。姐夫给了我10把雕刻刀,木雕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。


“这段时间,我经常在古城里走走,看看手工艺品店里出售的木雕。回到家,我就在木头上画画,然后按照写好的图案继续雕刻。“孩子靠的是他的木雕知识,我很喜欢,这样他就学会了自己雕刻。短短几个月的时间,他就能够完美模仿市售的木雕,甚至做得更好。”


还有金平的木雕。摄影潘岳,新华网


20世纪90年代末,许多追求理想、追求艺术的人们聚集在丽江大研古村,通过手工艺谋生、改变生活。


柴尔德先生就是其中之一,中学毕业后,他在一家啤酒厂当了四年艺术家,但当他看到古城的商机时,他于1999年大胆辞职,开了一家9房的房子。公司。在古城一米公寓的小店里,他开始以木雕工艺品为生。


我在这个小店里包吃住,前六个月只卖了几百块的木雕,当时很痛苦,但现在想来,那是一段幸福的时光。孩子说,虽然当时他一无所有,但他对未来的生活有很多渴望,也有一种成就感。


创作灵感源自纳西元素。


纳西族艺术中最吸引人的是木雕。雕刻师运用线雕、浮雕、立体雕刻等技法,在木材上雕刻出圆形、方形、立体图案。孩子们想象中的木雕分为“细心”和“粗心”;粗心的叫创作,粗心的叫设计。


金平是一位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作品的艺术家。摄影潘岳,新华网


“创作需要灵感,但灵感可以找到,却无法追求。”为了创作一件艺术品,孩子们通常会在木头上画出他们想要表达的主题,然后开始雕刻。然后,用刻刀将木头慢慢打磨至光滑,最后涂上水粉颜料,作品就完成了。


阿东是丽江人,早期的创作灵感来自纳西传说、象形文字等元素。


为爱牺牲是丽江纳西族婚姻关系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。基于这个主题,素东创作了——《为爱牺牲》,这是他木雕生涯中第一件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。


“我把这个作品创作成了一个圆盘的形状。作品中,一对年轻男女围成一个圆圈,他们的表情看起来很可怜。”尽管恋爱中的纳西男女在外人看来可能很残酷,但很多人表示,“他们会很幸福地追求心中的理想民族。”艾未未至今仍延续着这个主题,但作品的标题是《爱》。”改为“牺牲”。前往“净土”。


“每次看到自己的作品,我都觉得每一件都是我的孩子,当我卖掉它的时候,我的心好痛。”最初,儿童木雕只卖几块,现在卖到5000韩元。数千元在他眼里,每一件支撑家人的木雕都弥足珍贵。


木雕的初始阶段需要使用锤子和刀敲击木材,这是一项对体力要求很高的任务。摄影潘岳,新华网


传承面临困难,必须从童年开始


随着制造业的发展,现在手工制作一个简单的木雕需要几天的时间,而用机器制作几十分钟就足够了。由于同一木雕的成本和价格差异较大,手工雕刻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。


“这两年,这个生意越来越难做了,很多人都放弃了这个职业。”谈到木雕的未来,孩子显得有些担忧。他说,如今,丽江木雕业日渐式微,从事木雕的人越来越少。有些转行的人即使仍然喜欢木雕,也永远不会再回到这个行业。


一个严峻的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激发年轻人制作民间工艺品的兴趣。


我们相信,只有向年轻一代展示木雕的希望,才能吸引孩子们从事这个职业。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,我们要努力在艺术上做得更好,改善自己的生活,也把这种希望传递给别人。


金平20年来一直致力于雕刻刀,库存雕刻刀数百把。摄影潘岳,新华网


孩子们总是有关于继承的想法。他想培养青少年,从小培养对木雕的兴趣,学习青少年能感兴趣、能接触的东西。


柴尔德受邀到华南理工大学设计系教授木雕课程,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“放假的时候,有同学来丽江跟我学木雕。”孩子们看着学生们学习传统工艺技术,然后将年轻人现代先进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。他们制作的木雕非常相似。以现在的审美。


随着他的技能提高以及对木雕艺术的不断了解,孩子的作品开始摆脱地域元素,并呈现出更现代的方向。“我非常感谢这份工作。这些年来最让我开心的是家人的支持,”他说。
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5858jm.com/post/31187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admin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 发表评论


表情

还没有留言,还不快点抢沙发?